【專家采訪】天然氣產業新動能轉換的上下求索
發布時間:
2023-08-29 08:51
來源:
陜西首創天成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作為一家以城鎮燃氣為主業的設計公司,面對天然氣如何在能源新舊動能之間加快轉換的問題,首創天成公司的董事長袁亮先生受中國城燃氫能聯盟邀請前往日本,與考察團一起會見了大阪燃氣、日立造船、川崎重工等日本氫能發展典型企業,并在考察期間與當地政府機構代表、企業家、專家等就氫能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展開了深入交流和探討,探索我國天然氣產業的新動能轉換之路。
一、您作為聯盟副理事長,受邀參加中國城燃氫能聯盟國際交流活動——日本站,本次活動的主題是什么?
中國城燃氫能聯盟,擁有133家成員單位,遍及25個省市區,囊括32家燃氣企業、66家涉氫企業、14家工程設計企業、11家檢測檢驗機構、6家科研機構和部分投資、咨詢等單位。
這次的日本站活動,就是為了進一步開闊視野,學習和借鑒海外先進氫能技術和項目經驗,聯盟組織9家有關成員單位的16名代表,7.23~7.27赴日考察了大阪燃氣、日立造船、川崎重工、松下、巖谷、等氫能發展典型企業,并在考察期間與當地政府機構代表、企業家、專家等就氫能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開展了深入交流和探討。
目前天然氣行業的發展,按照國際能源署規劃和中國“十四五”能源規劃確定的技術路線,電能和氫能是國際上公認的無污染能源,規劃到2060年左右全社會能源轉型的最終目標是電氣化、氫能化。所以,目前有種說法是天然氣最終會被電能、氫能所替代或者淘汰,唱衰天然氣行業。
我作為聯盟的副理事長,也是本次日本交流的工程設計單位的唯一代表企業,最近一直在上下求索能源的新舊動能轉換問題,也就是傳統能源與清潔能源的發展變革之路,追尋暢通城燃企業轉型的“最后一公里”。
帶著種種疑慮甚至是彷徨,通過我這次到日本去親身考察研究,我覺得新舊動能之間不僅僅只有替代這一種簡單的發展關系,新舊動能融合發展是一種更好地選擇。
中日氫能產業交流與合作展望研討會
二、在您看來,日本在氫能領域取得了哪些技術成就?
我國的氫能利用是在2019年開始起步的,而日本早在2015年就已經把氫能利用定為國策,是世界上最早把氫能利用定為國策的國家。在技術儲備方面,日本的川崎、松下、巖谷和大阪燃氣,其技術研發一般都早于國內一二十年。
大阪府政府
川崎重工業株式會社
在這里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日本之行的考察成果:
1、大阪燃氣Osaka gas的合成甲烷技術、SOEC甲烷化技術。
2、日立造船Hitz的合成甲烷技術、PEM電解水制氫。
3、川崎重工Kawasaki的液氫路線、氫能燃氣輪機。
4、堀場HORIBA的分析儀器及燃料電池測試系統,對創始人的企業哲學“Joy and Fun”深深認同。
5、中日氫能產業與合作展望研討會在甲賀市政府舉行,市長親自致辭和介紹,感受日本地方政府對構建零碳社會的決心。
6、松下Panasonic的草津零碳示范工廠,液氫+氫燃料電池、光伏發電、儲能設施互為補充,共同提供穩定的電力;日本很普及的家用熱電聯產系統ENE-FARM實在不錯。
7、巖谷Iwatani的加氫站,采用液氫技術為加氫站提供氫氣,最大的感受是與國內的安全間距要求天上地下,羨慕莫及。
8、感受和聆聽幾個跨國企業的技術方向、企業文化、社會責任,受益匪淺。
三、當您看過了日本以后,有沒有思考我們的行業未來方向是什么?
我認為這是我國天然氣行業的一道必答題。
目前在這一領域,在雙碳的背景下,我們城燃行業面臨著兩個短板、一個優勢:短板之一是傳統能源由于污染問題要被迫走向清潔化,短板之二是國家限定涉及公用事業的城燃企業其內部收益率不能大于7%、不能是個高盈利行業,一個優勢在于我國現有的天然氣管網,大到國網省網市網,小到一個小區一個家庭,如果能走新舊動能融合發展的道路,就能避免管道大規模的重復建設,對于我們向清潔能源轉換是一個巨大優勢。
很多有識之士都在思考轉換的鑰匙在哪?通過探索,我初步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天然氣作為傳統能源,完全可以選擇氣氫電耦合式發展路徑,在解決天然氣清潔化的同時實現新動能轉化。
四、您是如何看待天然氣市場和氫能市場的?您認為未來的天然氣市場將會發展成什么樣子?
天然氣產業鏈如何延伸,尤其是城燃企業這一塊,我覺得最終就是與清潔能源的耦合,所以這不是矛盾對立。天然氣可以轉化成電,也可以轉換成氫能,電能又可以通過氫能實現儲存調蓄,如果把氣氫電三者耦合到一塊,不但能夠多能互補,還能夠提高天然氣的清潔性。所以天然氣不是清潔能源的矛盾方,反而是清潔能源的解決方。
通過我們考察,最后大家達成的共識也是氣氫電耦合式發展,道理如下:首先,天然氣的管網被利用了,而不是被廢棄了,不應該是簡單粗暴的替代關系。其次,天然氣被耦合利用的過程又比直接燃燒實現了自身的低碳化。最后,它帶來的裝備制造業的延伸拓展體量是非常大的,這個轉換發展的產業鏈會非常大。以日本松下的家用熱電聯產系統ENE-FARM為例,原料就是燃氣公司的管道燃氣,通過這樣的裝置就實現了氣、電、氫、熱的“多能互補”一體化應用。在日本已經普及了40來萬戶,但對于中國的市場來說體量是非常大的,這個產品非常高端,不但技術可行,經濟也可行,有很大的商業化推廣價值。目前這個技術在我們國家的北京廣州等地已經在零星的使用了。
巖谷氫能技術研究所
五、您企業在面對氫能發展的機遇與挑戰時,作何準備?有何動作?
我們企業已經在主導板塊之外成立了陜西氫春時代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從組織架構來講,現在的陜西首創天成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就是氫春時代的全資子公司,雖然我們現在做的是傳統的氣的板塊,將來一定是要開辟新的氫的板塊。
從氫的板塊來講,雖然與氣是耦合發展,但這是一個全新的方向,技術裝備是不一樣的。從氣氫結合角度來講,我們是要守正創新的,這是個產業延伸的問題了。我們不但在想,已經在干。
我們也自己照了照鏡子,我們跟500強的公司做比較是不是就沒有發展機會了?我覺得我們有劣勢、有短板,必須看得清,但是目前在氫能的賽道上大家都是起步開跑,所以我們主要聚焦在氣氫結合的細分領域,專注干一件事,我們認為公司在這個細分領域有氣的傳統積累優勢,是有轉換發展基礎的。例如:我們國家現在氫能的第一大來源是煤制氫,大約占比65%,而世界上60%的氫是天然氣制氫。所以我們國家未來在天然氣制氫方面,一定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的。另外,我們認為將來的制氫用氫,較為適宜的商業化模式應該是由點到面的局域化、分布式,長距離輸氫技術難度大,安全風險大,資金壓力大,不是一種好的商業普及方式。
日本調研行程雖已結束,發展從未止步,我們企業探索城燃行業入局氫能的“燃氫時代”未來可期,值得期盼!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