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氫能技術發展路線圖研究》發布
發布時間:
2024-12-20 16:37
來源:

《技術路線圖》摘要:
隨著全球對于應對氣候變化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關工作的逐步推進,氫能作為一種清潔能源解決方案,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之一,其氫能產業的發展不僅關乎國內雙碳目標的實現和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對全球能源格局的轉變和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產生著深遠影響。本摘要旨在概述中國氫能產業的發展現狀、應用潛力、面臨挑戰、發展思路和發展建議。
關鍵發現
市場潛力巨大
隨著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氫能在中國的市場需求預計將快速增長。至2030年和2060年,氫能應用規模將分別增加到3700萬~4200萬t/a和1億~1.8億t/a,主要應用于工業、交通、電力和建筑等領域。
減排潛力顯著
氫能在工業、交通和電力等多個關鍵領域均具有顯著的減排潛力,是實現中國“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關鍵技術之一。至2030年和2060年,中國可再生氫占比將分別達到8%~15%和75%~90%,二氧化碳減排規模有望達到1億t/a和16億t/a以上。
技術發展不均衡
盡管中國在氫能生產、儲運和應用技術上取得了顯著進展,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然在技術效率、成本控制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整體上,中國部分氫能制取與轉存相關技術、原料與動力相關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保持跟跑,而氫能存儲與輸配技術仍和國際先進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產業集聚顯著
近年來,中國政府從規劃引領、財政支持和標準建設等多個方面不斷加強和深化氫能領域政策支持,氫能產業迅速發展,2023年可再生氫產能接近8萬t/a,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能源金三角、川渝等氫能產業集群初具規模。未來,各級政策執行力度、協調性和穩定性仍需進一步加強。

發展思路
•2024~2030年:積極推進電解槽成本下降和效率提升,加快部署交通、工業、電力(氫發電)領域的清潔低碳氫示范應用。
•2030~2035年:推進儲運技術進一步降本增效,推動清潔低碳氫在交通、工業、電力領域的商業化應用。
•2035~2050年:深入推進相關技術研發應用,加快構建安全、穩定、高效的氫能供應基礎設施,逐步形成多元化、規模化、耦合化的用氫格局。
•2050~2060年:持續提高新興技術研發水平,充分發揮氫能對綠色低碳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的支撐作用。

發展建議
加強氫能技術前瞻性研究部署
加強綜合規劃和頂層設計,研究制定國家層面的氫能發展技術路線圖,建立完善氫能技術創新體系,推動氫能產業鏈協同創新,加強基礎研究、前沿技術和技術標準體系的研究力度。
加快推進氫能先進技術應用試點示范
設立專項資金支持清潔低碳氫能應用試點示范項目,制定并完善氫能產業的政策法規體系,鼓勵地方政府積極響應、率先行動,推廣建設國家級氫能技術和產業發展示范區,在推廣應用中探索解決當前的短板弱項。
加強氫能產業人才和創新團隊培養
著力培養具有跨學科、跨行業背景的復合型人才隊伍,制定多層次的氫能人才培養計劃,提升相關項目對青年科學家的資助培養力度,完善氫能項目的創新激勵機制。
強化氫能技術創新國際合作
緊密結合全球氫能技術布局趨勢,加快建設適應新時代氫能技術發展趨勢的制度體系,持續發揮氫能技術合作平臺的作用,促進氫能人才國際交流與培訓,提升我國氫能技術、產業、標準的國際化水平。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相關資訊